一般來說,
人體在室內感覺最舒適的溫度是15—18℃為宜,
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或者相對濕度小于35%,且室內氣溫超過25℃以上時,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,你就會有熱的感覺。
若氣溫超過35℃,這時人體的汗腺開始啟動,通過微微涔汗散發積蓄體溫,心跳加快,血液循環加速,就會感到頭昏腦脹,全身不適和疲勞,有昏昏欲睡的感覺,而且酷熱難熬。
相反,當氣溫低于4℃以下,你會感到寒冷。
通過實驗和理論和推算,
夏季
空調室內的適宜溫度為21-32℃,最適范圍為24-26℃;
冬季室溫為19-24℃最為舒適。
如果采用18-20℃,濕度為60%,房間也是舒適的,這樣的溫度相當于冬季婦女在室內換衣服時,不致于感到冷的界限。
濕度對人體的影響,在室內舒適溫度范圍內不太明顯。
當溫度較高或較低時,濕度波動對人體的熱平衡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但在28℃、相對濕度達90%時,你就會有氣溫達34℃的感覺。這是因為濕度大時,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高,蒸發量少,人體排泄的大量汗液難以蒸發,體內的熱量無法暢快地散發,因此,你就會感到悶熱。
根據氣象專家統計,當相對濕度達30%時,中暑的氣溫是38℃,當相對濕度達80%和氣溫在31℃,體質較弱的人有時也會引起中暑。
只有當空氣濕度較低時,汗液蒸發速度才會較快,即使天熱一點,人也感到一種爽快。例如,同樣是高溫天氣,在南京往往是汗流浹背,在北京則不會這樣。其實,北京的氣溫并不低,人體也并非不出汗,只是因為北京的空氣濕度較小。
如果冬天遇到低溫高濕天氣,人們就會感到陰濕寒冷。
濕度太小,汗液蒸發速度會加快,極易造成體內水分大量流失,同樣使人感到不舒適。
僅僅從相對濕度來講,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%—50%,因為在這個濕度范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,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,呼吸均勻正常。
上一篇:
空調冬季檢查不可少
下一篇:
大金VRV故障分析